“郁悶”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高頻詞匯,在很多場合都能聽到。“抑郁癥”往往從“郁悶”發展而來,而且并非一日之寒。
在高競爭和高壓力的現代社會,很多人會面臨一些抑郁情緒,時間一長,有些人甚至會生出自己患上抑郁癥的想法。而且,他們認識抑郁癥的窗口大多是媒體,被曝光的。很多抑郁癥案例大都帶有極端的痛苦,同時和死亡緊密相連,這些信息往往會讓人滋生恐懼。另一方面,抑郁癥患者的痛苦很容易被人忽視或者誤判,造成很多痛心的遺憾。為了讓我們更為清楚的認識自己的情緒,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抑郁癥,愉快的享受生活,下面讓醫師來為我們答疑解惑。
現在很多人心情不好,就猜疑自己患了抑郁癥,產生焦慮和壓力,這種情況如何判斷是否是抑郁癥,臨床上的抑郁癥有哪些典型特征?
關于抑郁癥的表現,許多人都非常熟悉,有的甚至敏感到一看到有關抑郁癥的介紹,就對號入座“我太像抑郁癥了”。其實,人們說的郁悶只是一種心理感受并非抑郁癥,抑郁的感受和抑郁癥是兩碼事。抑郁情緒是常態的情緒反應,就如同我們遇到好事情會興高采烈,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會悶悶不樂,這都是自然很正常的。而抑郁癥是一種心理障礙,或說是一種疾病。如同我們跑步時的心跳加快和心臟病病人的心動過速是不同的,雖然表象都一致,但前者是正常的心理性心動過速,后者是病理性心臟病。
從專業的角度講,對抑郁癥的界定有著嚴格標準。臨床上診斷抑郁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標準。,要看他一貫的個性特征,是不是抑郁型性格,如過分認真、敏感多疑等。第二點,遺傳在抑郁癥患者中約占40%左右,所以家族遺傳因素也必須考慮。第三,可以從一貫的行為特征判斷,比如表現的比較壓抑感受、過分追求、情緒不穩定;尤其是一貫表現為情緒低落,對事物都沒有興趣;在人際關系和處理沖突性事件上,常常體驗到無趣、無助感,甚至出現絕望和無意義感。
抑郁癥出現以后可能會對心理和身體造成哪些傷害?
抑郁癥首先對心理感覺有傷害,壓抑、沮喪等痛苦性體驗出現,使人身心都可處在情緒的地獄中,這實際是精神方面的傷害。重者會有對身體的傷害,因壓抑的負情緒可能轉化為身體的一些障礙,比如嚴重失眠、便秘、胃潰瘍,肢體麻木、疼痛等。也可能有對社會能力的傷害。比如人際交往能力的下降,或回避社交,變得自閉。情緒還可能影響到他的思維,變得思維僵滯,影響工作效能。
對自我身份認同是一個重度的傷害。人需要有一個自我身份的認識,比如可以被親人重視,可以被人需要。當一個否定自我的狀態出現以后,就會覺得這個有我不多,無我不少,甚至到達自我沒有任何價值的絕望程度。在正常情況下,人即使遇到很多重大的壓力事件,比如債臺高筑、嚴重的疾病,都是畏懼死亡的,不會輕易選擇死亡。但抑郁癥會讓他會認為自己的存在是的孤獨,與沒有連接感,沒有人需要他了,活著沒有意義,他對死亡也就沒有恐懼感。只要達到“沒有自我身份或價值感,想要自我摧毀”這種狀態,任何誘因都可能導致抑郁癥患者的自我極端傷害。
青少年抑郁癥有哪些特征,家長該如何了解和化解呢?
拖延癥是抑郁的信號,在行為上表現為不去上學,放學不愿歸家,沒有興趣,無精打采,對事物的不關注。在情緒上有的表現出悶悶不樂。也有人表現的是一種焦躁情緒,或者情緒不穩定,易怒,有些情緒看起來和抑郁不相關,但實際上有可能表達的是抑郁。總的來說,但凡性格、情緒和行為向負面發生劇烈的轉變,持續時間較長,都需要警惕。這種時候,父母需要拋開表象去關注孩子的情緒感受,不要從外在的行為上去評價他,“你怎么不上進,你怎么變得拖沓”這種批判根本無法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反而使情緒更壓抑。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細心體會孩子,了解他行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是什么,才能及早發現和解決問題。
職場抑郁癥是抑郁癥中較為高發的一種,有哪些行為特征,又如何調節呢?
人在職場上主要有兩種關系,即,與人的關系和與工作的關系,抑郁癥患者在這兩方面往往都會出問題。在人際關系上他表現為不那么愿意交流,不喜歡說話。在工作上則是被動接受,表現出懶散拖沓等狀態。這是兩種比較明顯的抑郁信號,當然,還要看具體的程度和持續時間,才能做出判斷。現在很多企業都有員工關愛計劃,通過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緩解員工的壓力和抑郁情緒,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通過關注員工的工作狀態及人際關系,定期做心理問卷來測試、心理游戲或活動的方式去發現問題。如,通過心理測試發現某員工的抑郁分數超過了抑郁常態,再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等大體可判定是否有抑郁癥傾向,是否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治療。
老年抑郁癥危害性很大,不僅會會造成生活質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的患病風險和死亡風險等嚴重后果。如果出現抑郁癥,老年人該如何調理,身邊的人又該給他們哪些幫助呢?
大多數老年人因為年齡緣故,會面臨走向生命終點的壓力,容易造成孤獨和喚起死亡焦慮。退休之后,或處于退休年齡階段,因為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巨大落差,容易讓老年人產生抑郁情緒,甚至患上抑郁癥。另外,很多老年人可能因為喪偶,或者子女因為工作不能在身邊,造成親情、感情鏈接的斷裂,很容易出現孤獨和絕望感。
從年齡角度來說,我們更希望依賴于外在的關系去解決老年人的抑郁癥。他們的身體功能已有退化,是相對很無助的狀態,要讓他們喚起自我的某種力量,確實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下,需要社會機構更多地關注到這些老年人。另一方面,他們需要子女的重視,得到親情的關愛。如果不能陪伴,也應該用電話、視頻等渠道來實現關愛。因為這個時候,老人需要情感連接,來獲得社會存在感。現在很多老年人愿意走出去,比如中國各地都很容易見到的廣場舞大媽,這些做法都是可以規避孤獨無聊,從而獲得滿足感。
抑郁癥在那種程度需要找心理咨詢師咨詢?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接受臨床精神科治療呢?
在我們所遇到的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中,抑郁癥患者是很不容易主動求助的群體,能夠求助的大部分人都到了醫院,但這種情況往往也很嚴重了。藥物確實可以從某種程度緩解抑郁癥,不過一個人的心理和個性的改善,應該結合心理治療。在抑郁癥患者覺得有一種內在的不安,、缺失感、高興不起的狀態,但行為上還能夠自我控制,能保持一貫的行為力,應該是接受心理咨詢比較好的時候。如果情緒極度抑郁、行為退縮或受阻,就應考慮接受藥物或住院治療。
普通人怎么才能和自己的抑郁情緒相處,從而減少抑郁癥發生的幾率呢?
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反思。首先反思自己的抑郁情緒和什么有關。在反思的背景下,人的思維會傾向向內看,不會覺得自己的問題是這個的不對,更容易理性接納自己的情緒。反思,主要是去覺察自己不滿意、不滿足的是什么。比如,某人一直不被領導賞識而郁悶,若他有反思的姿態,就會去想自己為何不被重視,是能力欠缺還是人際交往木訥還是其它什么.....這種方式能更多的挖掘出不滿意背后的東西,直面問題才更容易解決問題。
人的快樂取決于人對自身欠缺的認識和接受。人無完人,但抑郁的背后往往是不允許自己不。換句話說,就是不允許自己有瑕疵。所以,避免抑郁還需有更深刻的自我認識(也叫反思),允許自己有瑕疵,接受自己有缺點,包容自己有犯錯,才能活的更為通達圓潤。有些人,僅為覺得自己身高不如別人、長相不如人,怎么比都沒有別人高沒別人好,便陷入鉆牛角尖的負面聯想,陷入自責自恨的抑郁情緒。其實,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或者說是不需要改變的。當我們認識自我的局限,也信任自己其實是可以接納自己的,你自會感覺你就是完整的自己。或殘缺,痛苦或幸福都是出自自我的心境。
轉載請注明:http://www.b3tsa.cn/yyz/656.html合肥軍海心理醫院 患者信賴的醫院
官方微信,關注健康!
醫院地址:合肥市瑤海區銅陵路218號
聯系電話:0551-65181873
微信掃一掃,把醫院裝進口袋
醫院地址:合肥市瑤海區銅陵路218號
【醫院簡介/概況】合肥軍海醫院心理醫學研究中心是經國家衛生部批準建立的一家專注于精神心理疾病研究與治療的醫院,合肥市城鄉居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位于合肥市瑤海區銅陵路218號。自建院以來,一直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綜合性、個體化的診療服務,力爭以專業的技術、合理的收費標準、溫馨周到的醫療服務體系,打造精神心理疾.... [閱讀全文]